解锁“候选人”身份后,该如何与选民“面对面”?公众参与立法意见征集的渠道和平台有哪些?围绕“传承弘扬鲁迅精神”的专项监督调研方案如何撰写……上海书展期间,《探寻人大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导引》新书分享会召开。该书由虹口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编写,是全国首部面向青少年系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导引型读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虹口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虹口区人大与虹口区教育局在该区部分中学探索开展了“走进人大”系列活动。组织编写此书的初衷,是考虑到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该书由从事高中学段思政教育已有20多年的上海市特级教师陈明青等骨干思政教师编写,分为“人大代表选举的沉浸式体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参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虹口‘文化三地’建设的专项监督调研”“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四个章节,各章节设有“知识之窗”“信息驿站”“民主小课堂”“角色体验营”等环节,让同学们在深入详细了解人大制度理论的同时,获得人大制度运行的实践体验。

“等年满18周岁后,你会经历和体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你将有机会行使选举权,选出心目中的理想代表;同时,如果你有志于服务人民,也可以争取成为候选人。”编写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王元秋主要负责第一章节“人大代表选举的沉浸式体验”的撰写。长达34页的书页,带领孩子们探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公民之间的紧密联系。譬如,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选区和选举单位、选举方式的确定原则以及人大代表选举的具体流程。在之后的“民主小课堂”中,则援引人大文件、新闻报道等介绍候选人见面会,在“角色体验营”中还鼓励大家与人大代表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履职情况。她介绍,书中案例都源自学生模拟人大的真实经历,“经过反复打磨,我们力求将制度的理论精髓转化为青少年可理解、可参与、可感悟的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可触摸’的民主启蒙材料。”

“《实践导引》让我们从知识的接受者成长为民主实践的参与者。”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学生赵伊陶上学期在社团课上与《实践导引》相伴,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开启了一场场沉浸式实践学习:在内山书店旧址,与虹口区人大代表章雷一同探讨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在中共四大纪念馆,聆听虹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三地”建设成果。更难忘的是,走进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在那里,她不仅了解了人大常委会作为常设机构的宪法地位、组织架构和核心职能,还亲身体验了常委会会议规范严谨的议事流程与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她感到,从会场庄重的布置到每一项严谨的会议规程,都能零距离感知到“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些制度设计背后的严肃性与科学性,“让我们对书中反复强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鲜活、更深刻的具象化理解。”

学林出版社社长刘征将《实践导引》作为今年书展“推荐的十种好书”之一。在他看来,该书作为一本虹口区中学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课程教材,内容强调“沉浸式体验”,设计了较多的角色模拟、主题调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