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熊超然
“如果说政治上的一周是漫长的,那么在与世界两个超级大国角力两周后,欧盟或许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几十岁。”
7月14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指出,在近期围绕涉俄、经贸问题等同中方展开激烈交锋,又在贸易问题上同美方爆发混乱冲突后,欧盟如今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正竭力避免在同中美这两大国的角力中被压垮。这家港媒梳理了近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同中国和美国在交往过程中的立场以及关系变化,并特别强调,当前欧盟所看的是一片黯淡无光的前景。
就在几个月前,当中美还在激烈博弈之时,欧洲曾认为自己对中美两国都拥有筹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竭力高呼“欧洲独立自主”。然而,当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有所平息后,欧洲却发现自己压力倍增,不仅无力应对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也显得唯唯诺诺。
“中国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对欧洲的看法一致——我们无关紧要(irrelevant),我们不重要。”一家波兰智库的学者这样直言不讳道。《南华早报》则援引观察人士的观点称,由于中方在应对与美国爆发的贸易战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促使中国在面对欧洲时也采取了不让步的立场。报道还认为,或许在看到欧盟数度推迟报复后,特朗普也是这么想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讲话画面
中欧峰会召开在即,冯德莱恩竟这样“大摊牌”
据报道,下周日,欧盟领导人将前往亚洲,先在大阪参加世博会相关活动,随后在东京参加欧盟-日本峰会。随后,他们将飞往北京参加中欧峰会。
然而,在《南华早报》看来,相比于在日本的行程,欧洲领导人在中国参加的这场中欧峰会,可能“更具挑战性”。一些外交官们认为,双方可能不会发表联合声明,预计也不会达成什么重大成果。
上周,在中欧峰会即将召开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纵观演讲内容,《南华早报》当时报道形容,冯德莱恩在涉及中国对俄立场和贸易政策方面的一番大放厥词,对中国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抨击”,并认为她的演讲犹如一次“重大摊牌”(major showdown)。
报道称,在贸易方面,如果中欧在电动汽车争端方面达成协议条款,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此外,欧洲人还希望就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找到结构性解决方案,但对此前景持现实态度。
“我们也知道,中国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正加剧欧洲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我们可以说,中国实际上正为俄罗斯的战时经济提供支持,” 冯德莱恩上周在讲话中宣称:“我们不能接受这一点。我一直强调,中国如何继续与普京的战争互动,将是未来中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在涉及俄乌冲突方面,中方早已多次言明,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中方一直在积极推动停火止战,中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南华早报》认为,即使中欧峰会毫无成果,持鹰派立场的冯德莱恩也可以向要求她与中国接触的欧盟成员国宣称,“这一途径已无路可走”。有欧盟内部人士也认为,冯德莱恩未来可能因此将对华政策转向更强硬的方向。
“反胁迫工具”在手,欧洲却迟迟不对特朗普亮出
就在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进入关键时刻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又将欧盟逼入墙角。当地时间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征收30%关税。
当地时间7月14日,欧盟各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将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就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征收30%关税一事作出回应。当前,欧盟委员会面临的“反制压力”越来越大,一度放狠话要发起反制的欧洲人,似乎很快又“软”了。
当地时间7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如果到8月1日仍未达成协议,欧盟必须考虑使用其“反胁迫工具”,阻止美国的服务和数字商品出口。
可就在一天后,冯德莱恩则表示,决定将原定于7月15日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推迟至“8月初”实施,以争取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她称,欧盟一直明确表示倾向于与美国通过协商达成解决方案,这一立场依然不变。她还强调,欧盟将“继续准备”第二轮反制措施清单,但不会动用“反胁迫机制”。
此外,意大利总理、丹麦外长、瑞典首相等人也纷纷表态,反对引发跨大西洋贸易战,强调贸易冲突升级没有赢家,美国消费者将付出高昂代价。然而,究竟是要争取一个类似英国那样的快速框架性贸易协议,还是继续谈判以寻求更好结果,欧洲领导人意见分歧。
“欧洲无关紧要,中国和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都这么想”
“黯淡的前景与几个月前大相径庭,当时欧盟至少在公开场合,对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持有不同看法。”《南华早报》提到,由于中美两国此前一段时间陷入了彼此之间的角力之中,而欧洲则感到自己对中美两国都拥有筹码,冯德莱恩更是鼓励人们谈论欧洲更大的独立自主性。
“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将在未来十年内出现,”她在今年5月表示:“如果我们不想简单地接受这将会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后果,我们就必须塑造这个新秩序。历史不会原谅犹豫不决或拖延,我们的使命是欧洲独立自主。”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随着中美都试图平息彼此间争端,包括举行了日内瓦经贸会谈,欧洲的压力开始与日俱增。
在这种局面下,欧洲企业感受到了中方稀土出口许可制度所带来的冲击,而欧盟却无力应对。与此同时,就当欧盟官员仍期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之时,特朗普立马宣布对欧盟征收30%关税,并进一步威胁称,如果欧洲采取任何报复措施,关税将继续提高。
《南华早报》这样形容,当中美这两个东西方大国激烈博弈之时,欧盟却像个战地图书管理员一般,慌忙地埋头翻阅记事本。突然之间,欧洲的独立自主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数据显示,美国对欧盟在货物贸易方面存在逆差,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实现顺差 彭博社制图
“中国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对欧洲的看法一致——我们无关紧要,我们不重要。”在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近期于法国巴黎举办的一场活动上,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负责人尤斯蒂娜·什祖德利克(Justyna Szczudlik)这样说道。
观察人士认为,中方在应对与美国爆发的贸易战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促使中国面对欧洲时也采取了不让步的立场。
“我认为中国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的权衡是——如果你强大,我就给你胡萝卜。如果你弱小,比如欧洲,我就给你大棒。”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在同一场活动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南华早报》指出,在欧盟数度推迟对美国的报复行动之后,特朗普或许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欧盟是否会反击特朗普。
“我们有很多工具,但我们真的不敢用。我们有这个‘反胁迫工具’,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我们不敢用。”什祖德利克说道。
“(欧盟)之前的自信去哪儿了?”在上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当一名记者发出这样的提问时,一名欧洲高级外交官一时被难住了。
相反,布鲁塞尔方面的气氛已转向了“止损策略”。 “我们接到的指令是止血,”一名欧盟官员在当地时间7月11日谈到美国时这样表示:“现在看来,出一小点血总比大出血要好。”
7月10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回应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之间将有重要高层交往议程。希望欧方不带情绪和偏见地看待双方经贸关系,少指责、多沟通,少保护、多开放,少焦虑、多行动,凡事多商量,少去贴标签。中方愿与欧方一道,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相互扩大双向市场准入,加强政府采购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产供链合作,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支持世贸组织就产业补贴政策开展讨论,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展现更多大国担当,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相关新闻
特朗普突然抛出30%的关税 被逼入墙角的欧盟又"软"了
美欧关税谈判进入关键时刻,特朗普突然抛出30%的关税将欧盟逼入墙角。而一度放狠话反制的欧盟,很快又“软”了。
当地时间7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决定推迟原定于7月15日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以争取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她称,欧盟一直明确表示倾向于与美国通过协商达成解决方案,这一立场依然不变。她还强调,欧盟将“继续准备”第二轮反制措施清单,但不会动用“反胁迫机制”。法国曾多次呼吁动用这一工具反制美国关税。
知情人士表示,欧盟计划与包括加拿大和日本在内的国家进行接触,可能会讨论协调应对措施。不过一些欧洲商业组织和政界人士批评冯德莱恩应对策略软弱,认为一旦特朗普对欧关税正式落地,冯德莱恩将“彻底失败”。
冯德莱恩13日对记者表示,原定当地时间7月15日生效的对美国进口产品(包括鸡肉、摩托车和服装等)征税措施将被推迟至“8月初”实施。
“我们一直明确表示,希望与美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一立场依然不变。”
她补充道:“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准备更多反制措施,以便做好万全准备。”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彭博社1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欧盟正准备加强与其他同样受到美国关税打击国家的合作,同加拿大、日本等国进行接触,可能涉及协调应对措施。
知情人士透露,欧方谈判代表目前将重点放在汽车关税议题上。
据彭博社早前报道,美国与欧盟正在探讨一项初步协议,其框架可能是对大多数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关税,但对航空、医疗设备等特定行业予以有限豁免。欧盟方面还在争取降低烈酒和葡萄酒的关税,并通过配额限制特朗普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50%关税的影响。美国方面则提议对农产品征收17%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征收30%关税。
冯德莱恩当天很快作出回应,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考虑“适当反制措施”,但同时也表示“始终优先考虑”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表达“强烈不满”,表示法国将全力支持欧委会继续推进谈判,若在8月1日之前未能达成协议,欧盟应当加快准备“可信的反制措施”,动用包括“反胁迫机制”在内的所有可用工具。
此外,意大利总理、丹麦外长、瑞典首相等人也纷纷表态,反对引发跨大西洋贸易战,强调贸易冲突升级没有赢家,美国消费者将付出高昂代价。
然而,是要争取一个类似英国那样的快速框架性贸易协议,还是继续谈判以寻求更好结果,欧洲领导人意见分歧。
多位欧盟高级官员告诉《金融时报》,他们预计特朗普最终不会兑现其征收30%新关税的威胁。欧盟内部普遍认为,这只是美国总统试图在谈判剩余时间内向欧盟施压的手段。
一位欧盟官员指出,对主要贸易伙伴采取如此严厉措施,极有可能引发美国投资者的强烈负面反应。
“我们对市场有信心。”该官员说。
美国的新关税威胁对不同欧洲国家的影响不同,其中对美出口最多的德国和意大利首当其冲。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德国上周发布的数据,在关税战压力下,5月德国对美出口下滑7.7%,降至121亿欧元,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低,其中机械、汽车、化工和钢铁等领域尤为敏感。德国工业联合会(BDI)12日立即对特朗普的加税声明做出反应,呼吁欧盟与美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呼吁欧盟在对美国的关税谈判中采取务实态度。她在声明中说,欧盟现在必须在有限时间里,以务实方式与美国协商出解决方案,谈判工作必须尽快取得务实成果。
德国总理默茨讲话画面
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希望能与美国达成一项“合理的”协议。他在13日接受德国ARD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自己11日与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特朗普进行了交谈,并一致决定利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寻找解决方案。
“谈判已进行得相当深入了,”默茨说,“我们在其他国家也看到过类似情况,加拿大和中国都收到过这类(关税)信函。最终这些只是谈判姿态,而最终通常都能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虽然并不总是如此。”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拜尔早些时候对《南德意志报》表示:“我们现在不需要新的威胁或挑衅。我们需要的是欧盟继续与美方展开严肃而有针对性的谈判。”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会带来输家。它对美国经济的威胁不亚于对欧洲企业的打击。因此,这场关税冲突必须尽快结束。”
克林拜尔警告称:“如果无法达成公平的谈判解决方案,我们就必须采取果断的反制措施,以保护欧洲的就业和企业。”
除了首轮报复性关税清单,欧盟委员会还在就第二轮针对美国价值950亿欧元进口商品(包括飞机、酒类和食品)的关税方案进行磋商,该方案仍需成员国批准。
据两位外交官透露,在各国游说要求将某些敏感产品从清单中剔除后,该清单已被缩减至720亿欧元。
两位外交官称,欧盟委员会14日将把第二轮报复清单提交成员国审议。
目前,美国对来自欧盟的年进口商品约3800亿欧元征收关税。
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将“继续准备”第二轮反制措施清单,但不会动用欧盟的“反胁迫机制”。该机制可用于反制美国的服务出口,例如禁止其公司参与公共采购项目。
法国曾多次呼吁启动“反胁迫机制”,但冯德莱恩说:“这项工具是为非常规情形所设,目前我们尚未到达那个地步,现在是谈判的时机。”
冯德莱恩发表上述言论之际,欧盟还宣布与印尼在历经九年谈判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政治协议”。
冯德莱恩称,推动贸易协定多元化,是欧盟应对美国贸易战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不过,一些商业组织和政界人士批评冯德莱恩的应对策略。
意大利副总理兼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部长马泰奥·萨尔维尼猛批欧盟在谈判中的表现。“特朗普没有理由攻击我们国家,我们却再次为德国主导的欧洲买单。”
在意大利颇具影响力的农业组织意大利农业联合会(Coldiretti)也对欧盟的谈判表现提出批评,警告称特朗普威胁的30%关税将对意大利食品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给意大利生产商造成约23亿欧元的直接损失。
“如果这些关税在8月1日得到确认,那就只能说明冯德莱恩的政策彻底失败了。”Coldiretti主席埃托雷·普兰迪尼说。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13日表示,“西方内部的贸易战只会削弱自身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实力”,她补充道,“欧洲拥有足够的经济和财政实力,去坚持自身立场并争取一项公平而理性的协议”。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